也许这个时代不再需要简单的听歌软件,也许将来每个APP都要与social和盈利挂钩,情怀不能当饭吃,就像如今的虾米音乐,再精致的用户体验都没能拯救其商业运营方面的没落。
面对音乐版权的“军备竞赛”,虾米*终还是没能挺过来,2021年1月关停的消息一出,引来无数网友哀叹。
疯狂的版权厮杀
随着15年“史上*强版权管控条例”的出台,网络音乐平台的版权战场再无一日安宁,高晓松在《晓说》栏目中透露:网易以2000万拿下的朴树《猎户星座》专辑,其实际销售额才不过300多万。
这笔净赔1700多万的生意背后,是网易云为抢占用户的疯狂举动,也是整个网络音乐市场版权厮杀的残酷映射。
2020年,当腾讯音乐集团与网易音乐集团成功占领90%以上的音乐市场时,保守估计两家公司在购买音乐版权方面的费用已经突破了百亿大关。
网易云音乐平台A轮融资7.5亿、B轮融资6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42亿)、2019年9月融资7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49亿)
市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挺得过厮杀的人就是王者,“重金求活”的思路同样适用于网络音乐市场,“虾米”走向落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:他们没能等到重金的支持。
商业化与用户体验
曾几何时,网络音乐平台开始在明知会“得罪”用户的情况下,一窝蜂地抢占起独家音乐的发行权限。如果你与我一样有听新歌的习惯,想必你也一定经历过跨平台找歌时的狂躁体验,为什么平台愿意用高价来牺牲用户体验呢?
相比商业运营的成果,用户体验的提升很难带来实质的收益,既然“听歌”才是刚需,“独占策略”就是给刚需打上了“唯一性”的标签,从而形成*有效直接的流量获取方式。
用过“虾米”的用户都应该记得它精心设计的UI以及愿意听用户说话的运营模式。这些内容虽然优秀,却都没能在版权问题的冲刷下力挽狂澜,就平台生存而言,商业运营大于一切。
难以盈利的运营模式
拿全球知名网络音乐平台Spotify来说,19年Q2季度财报显示:该平台营收达16.7亿欧元,而平台净利润为-7600万欧元!亏损7600万欧元。
截止到2019年,全世界网络音乐平台中,仅腾讯一家盈利,且盈利来源的70%来自于被勒令整改的全民K歌以及同样被网友口诛笔伐的听歌加广告行为。
虽然正版意识有所增强,但是听歌不付钱还是不少人的“心愿”,腾讯音乐用户数目如此庞大,其付费用户比重也不过10%,靠版权之争盈利,任重而道远。
保护知识产权是好事,但在“如何通过版权盈利的问题上”却还没有标准答案。随着“虾米”退出历史舞台,网络音乐平台竞争的差异化道路是否会被打开,希望未来能有突破版权竞争困局的第二个成功“虾米”出现。
上一篇:知识产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?
下一篇:原创设计被盗版,应该怎么办?
[2021-11-09]
[2021-10-25]
[2021-10-23]
[2021-10-13]
[2021-10-08]
[2021-10-08]
[2021-10-07]
[2021-10-07]
[2021-09-22]
[2021-09-22]